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保命药暴涨 10 倍,背后原因几何?-世界动态

时间:2023-05-23 17:52:31     来源:潮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救命药又喊 " 救命 "。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市面上一款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激素类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片,100 片 / 瓶的价格一度从原来的 86 元暴涨至接近 1000 元。而如今再搜索,已是全网断货。取而代之的是,相同药物的小包装产品上线销售,由原来的 100 片 / 瓶换成了 7 片 / 盒、30 片 / 瓶两种包装规格。从单片价格来看,前后价格相差超 10 倍。由于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稳定服用该药,暴涨的价格使其直呼 " 吃不起 "。

从媒体报道分析,断货是因为目前处于新旧版本的交接阶段。旧版全面下架,新版虽已被纳入医保,但该药品目前仅少部分省份进行了采购,全面进入各地的医保还需要一段时间。正是这段新旧版本交替的 " 空窗期 ",出现了市面上供不应求、涨价乱象迭生的现象。

一方面,保命药踪迹难寻,催生了可恶的黑市交易,不到百元的一瓶药涨到千元,如此奸商就好像拿刀子抵在患者胸口," 是要钱还是要命 "?这不仅给病患家庭雪上加霜,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是对医疗公平原则的公然挑战。相关管理部门该出手时就应该出手,要严查谁在趁虚哄抬药价,不法牟利,该严办的严办。

另一方面,即使新版药上市,也难掩患者的忧虑。为何同样的药物,仅规格改变,而且在纳入医保后,价格竟上涨了 10 多倍?药厂称,主要是由于成本上涨。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合成型氢化可的松,相比合成型,他们使用的发酵工艺生产出来的醋酸氢化可的松成本更高。那为什么药厂不可以换成合成类原料来生产?因为它的注册证里写的是发酵类,现在申请改工艺一是来不及,二是没动机,因为生产此类药品只此一家。

影响药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诚如药厂所言,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成本问题。如果 " 廉价 " 意味着利润低,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类似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可以说是廉价 " 孤品药 "。但是只此一家的供应一是容易造成垄断,二也意味着药企对原料等价格成本会更加敏感。价格一旦上涨,刚需变 " 钢刀 ",病人只能照单全收。

纳入医保,提高报销比例,对患者来说是好事,但价格实不实在,是关键。面对消费者对该药品价格的投诉,药监部门已介入调查。事关民生,药监部门应该详细调查,药品上涨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哪些发生在工业环节,哪些发生在流通环节,哪些是由于不规范的价格行为所引发的,找到问题所在,才能 " 对症下药 "。如果确实存在价格问题,需要重新定价。

虽然,短缺药问题已不是普遍问题,但仍有出现。老百姓以较低价格获取救命药的基本权利必须得到充分保障,药企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量不愿意生产也是客观事实。给药企留出一部分利润,同时应更加鼓励市场竞争,不要一个药就一家企业生产,那原料药企业在整个医药产业链的话语权自然会下降。面对 " 特殊中的特殊 ",需要补齐 " 短板中的短板 "。" 保命药 " 短缺价格高企,政府 " 强有力的手 " 就如 " 急救药 " 一样,需在紧要关头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患者在急需时有药可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标签:

推荐文章